在學校教育中,作為教育者不可避免地要應用到批評這種教育手段。當今倡導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更新師生觀,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體感受。在這種要求之下,如何巧妙地運用批評,變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有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怎樣巧妙運用批評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改革呢?
首先,要少用批評。七分鼓勵,三分批評。先鼓勵,后批評,鼓勵無效再批評。表揚與鼓勵能更好的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力。行為科學家無數(shù)次實驗證明:任何人都往往會重復一個立即產(chǎn)生愉快結果的動作。羅森塔爾效應也從激勵的角度證實了這一點。
其次,要慎用批評。批評之前要認真分析情況,學生所犯是哪種類型的錯誤?錯誤原因是什么?采用哪種方式進行批評?要做到有的放矢。批評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赫洛克的實驗證明:聰明的孩子從批評中得到的幫助與從表揚中得到的幫助一樣多。但能力較差的孩子對批評反應卻很差。這就告訴我們強型的孩子比弱型的孩子相比更適合用批評。也就是說學習能力,承受能力弱的學生盡量多鼓勵,而那些學習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學生一般來說就是適合被批評的對象。慎用批評也包括要把握好批評的尺度。既要達到教育的目的,又要以學生的承受能力為準?;蛉缢自捤f“抽一鞭子給一顆糖”,或者是“糖衣炮彈”,總之恩威并重的效果應是學生的心服口服。批評的方式也要慎重,能個別教育的盡量不要點名批評,這樣給受批評的學生一份自尊、一個機會。即便必須要公開批評也要盡量做到對事不對人。只有慎用批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
第三,巧用批評 。所謂巧用,即在批評時盡量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注重其方法的藝術性,使學生樂于接受批評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該認識到批評只是一個手段,是一種與表揚目的相同的手段,這應是使批評成為一種藝術的理由。巧用批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是淡化批評的形式使學生輕松改缺點。大聲呵斥、嚴厲指責易引起學生較強的心理效應。溫和的批評,幽默的規(guī)勸等可以沖淡學生的焦慮感,避免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可使其自覺矯正不良行為。有一個調(diào)皮的高一新生,在進班的第一天雙腳放在過道上側身而坐,班主任老師看見后幽默地說:“大家看一看我們班還有沒有同學不會坐,我們一起幫幫他!”話剛一說完,全班同學笑了起來。哪位沒坐好的同學不好意思地在笑聲中迅速端正了坐姿,打比方,舉例子也是一種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一次預備鈴響后少數(shù)學生仍在教室里喧嘩,班主任微笑著讓這幾個同學去同年級的奧賽班參觀,參觀完畢這幾個同學低著頭走進了教室,這個參觀的過程就是一種無形的批評教育。
二是間接批評使學生主動改錯?;虺蜂N應得的獎勵以替代應得的批評,或先表揚再批評,或教師用自我批評以引導學生的自我批評,其結果往往是學生主動認錯并主動改錯。如有一個學生上課傳紙條,這是一張?zhí)貏e的紙條。紙條上有這樣一段話:“在一個
三是強化反省讓學生自我認錯.。對于一些比較倔強又不得不批評的學生,先不忙著批評。先讓他想想自己“對在那里”,大部分學生會很快地冷靜認識自己的錯誤,少部分學生仍會為自己尋找些理由,但也沒有了底氣,這樣就便于批評的進行。
總之,批評只有運用得準確,適當,巧妙才能打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批評之后仍有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一種不受傷害的自尊,一顆積極上進的心,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結果,這也符合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學生是處在發(fā)展過程中的人,是在教師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同時學生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我們要堅信每個學生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我們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是追求進步的。這應是我們探討批評藝術的最充分的理由。